山东五莲县张吉花加工煎饼6万多斤,销售收入60多万元
来源:致富项目 更新时间 : 2021-02-28 00:00:00
春节前,张吉花细细盘算了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:加工煎饼6万多斤,销售收入60多万元。 今年49岁的张吉花,是山东五莲县石场乡前坪头村的妇联主席。不到7年时间,张吉花从自家一盘鏊子起步,3次扩大煎饼加工规模,并带动本村20多名妇女做起手工煎饼,把过去山里人的主食,做成如今山村脱贫增收的新产业。 2020年,张吉花销售手工煎饼6万多斤 手工煎饼 成了山村新产业 张吉花加工煎饼始于2014年。有一次,在外打工的丈夫跟她说,外面有卖手工地瓜煎饼的,一块五一个,贵得有点吓人。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丈夫的话,引起了张吉花的注意。 前坪头村地处山区,主要农作物是地瓜、花生等杂粮,而煎饼更是当地的主食,四五十岁以上的妇女,几乎人人都会摊煎饼。 当时,张吉花就想用家里种的地瓜,加工煎饼。丈夫却提醒她,要提前找好销路,别到时候卖不掉。 “要是摊出来卖不出去,就留着自己吃,吃不了的话,分给左邻右舍、亲戚朋友。”倔强的张吉花,决心试一试。 身为村“两委”干部的张吉花深知,村里的妇女,除了地里的庄稼,几乎没有其他增收门路。“农闲的时候,很多人就凑起堆儿,吃着花生,胡拉八扯。”她想帮妇女找一条增收渠道。 当年秋收后,张吉花找出自家闲置多年的鏊子,找到本家的一位嫂子和一位邻居。三人商量后,开始用鲜地瓜加工最有当地特色的“轱辘煎饼”(也叫“滚煎饼”)。 煎饼,是最具山东特色的主食。在山东不同地区,煎饼有不同做法,大多是采用面糊或杂粮糊来摊。五莲当地,则把鲜地瓜削皮浸泡,磨成糊,然后控出多余水分,揉成面团。摊煎饼时,手拿面团在热鏊子上快速滚一遍,鏊子就能均匀沾满地瓜面。 张吉花说,这种地瓜煎饼,水分含量低,可以保存较长时间。过去村里人摊一次煎饼,放半年不坏。 一个多月的时间,张吉花他们就把自家种的5000多斤地瓜,加工成了1000多斤煎饼。为了把这些煎饼销售出去,张吉花一方面通过熟人联系各地的批发商,一方面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。“第一次摊这么多煎饼,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。” 手工地瓜煎饼,12块钱一斤,一下子收入了1.5万元。这大大超出了张吉花的预料。 自家的地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,2015年起,张吉花开始收购村民种植的地瓜。张吉花和村里的妇女,慢慢地找到了手工煎饼这条增收新门路。 有了加工车间 实现全年生产 2019年6月,随着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,张吉花走出自家小院,带领村里的妇女进入专门的煎饼加工车间。 之前,由于场地有限,张吉花想扩大煎饼生产规模的想法,一直无法实现,每年煎饼的产量只有1万斤。 五莲县农商行派驻到前坪头村的第一书记费红艳,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,村里的妇女大都掌握煎饼加工手艺,加上煎饼加工周期短,见效快,经营风险小,这个产业比较符合村里实际。 费红艳帮忙争取优惠贷款,建起了煎饼加工车间,并动员张吉花申请注册了“庄户嫂”商标。 加工车间投入使用后,张吉花组织了村里的20多名妇女来加工煎饼。前坪头村70岁的聂兰香,老伴得过脑血栓,家庭比较困难,最近两年来,她一直在煎饼加工车间负责削地瓜皮,一天有80多元收入,去年仅此一项,收入超过2万元。 2019年以前,张吉花加工煎饼都在秋冬季,一年只有三四个月。搬到煎饼加工车间之后,她的煎饼实现了全年生产,并形成了稳定产量和固定销售渠道。 短视频网上推广 儿子返乡卖煎饼 煎饼加工规模扩大后,张吉花对煎饼质量的把控一点没放松。“熟练的妇女,一人一天能摊五六百张煎饼,但为了保证质量,我们要求控制在400张以内。如果摊得快了,煎饼水分大,放不了几天就会长毛、变质。”她说。 “机器煎饼越来越多,要是比效率,我们肯定比不过。我们的特色就是纯手工制作,让顾客吃出以前的老味道来。”张吉花说。 从2019年起,张吉花还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账号,几乎每天都发传统手工煎饼加工的视频。这为她吸引了大量粉丝。她在抖音的粉丝量已经超过5万人。现在来买煎饼的人,除了“回头客”,还有很多粉丝。 春节前,张吉花在乡政府驻地,新租赁了一处院落,占地有四五亩。春节后,她准备搬到新的加工地点,进一步扩大规模,吸纳更多本村妇女参与进来。这是她第三次扩大煎饼加工规模了,煎饼产量预计还能再增长近一倍。 张吉花扩大煎饼加工规模的另一个原因是儿子辞职回村,帮着她销售煎饼。 “我一直想通过直播卖煎饼,但普通话说得不好。等搬到新车间,就让儿子来做直播带货。”张吉花说出了新一年的打算。
山东五莲县张吉花加工煎饼6万多斤,销售收入60多万元: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分享给您的好友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本站将核实后及时删除相关内容。
最新文章